11
2019
-
09
花椒的歷史
漢源花椒最早從唐朝唐憲宗元和年間(約公元805-820年)就被列為貢品,遠供皇室,迄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(漢源,古稱黎州,在唐代轄大渡河兩岸3縣11城,為劍南西部重要邊防要地。清朝雍正八年改置清溪縣。自唐元和年間始,這里出產的好花椒,便被列為皇家享用的貢品。唐李吉甫撰《元和郡縣圖志》卷32載“劍南道黎州開元貢:椒一石。”;《宋史·地理志》載:黎州“貢紅椒”;《明一統志》:雅州(管轄漢源等縣——江按)貢花椒”;清光緒十三年刻本《雅州府志》卷5記載清溪縣(即漢源縣)的物產“梨(黎)椒:闔縣皆產,惟署中一二株為佳,古傳唐三藏經此以所拄梨杖插之生此。”民國30年鉛印本《漢源縣志·食貨志》說:“黎椒樹如茱萸有剌,今通俗名花椒。縣中廣產,以附城(今清溪鄉)、牛市坡(今建黎鄉)為最佳。
蓋每粒有小粒附之,故稱為子母椒。世傳唐元(玄)奘法師西行過此,插黎杖于今署中滋生傳種。氣味辛和,用途也廣。本境方物,歷貢此品。”詳見《蜀椒考<川味雜考>之三》----江玉祥。漢源花椒有很多歷史典故,感興趣的人可以去查閱相關的資料。歲貢皇室的漢源花椒至清末光緒年間才終止進貢。如今在建黎鄉山嶺之中(因以前漢源的老縣城在清溪鎮,建黎距清溪鎮很近。漢源古稱黎州,牛市坡故更名為建黎鄉,為建設新黎州之意)尚有一殘破的免貢石碑,記錄了有一年因地方受災老百姓生活窮苦無力歲貢,當地官員為民請命,向皇帝請求停止征收貢品而得到皇帝批準的故事。這位官員不愧為好官,心為民系,足以青史留名。這個石碑被安置到了政府的一個形象工程中缺乏應有的重視和保護,在泥巴山上飽受日曬雨淋、風霜雪雨的洗禮。其未來令人擔憂,若不及時保護,恐后代兒孫再不會見到這塊已有一百多年歷史的文物了。不過2012年在漢源的西溪鄉也發現了同樣的免貢石碑,希望這塊新發現的石碑能得到有效的保護。
下一頁
下一頁